李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。2011年,最新的百家姓排名显示,李是中国第一大姓。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异姓,我们常说“十八子李”或“李”。在台湾省、朝鲜和越南,李也是一个常见的姓氏,在朝鲜,李是第二大姓氏。据统计,黎族总人口约1亿,其中有9207.4万人,占全国总人口的7.19%。河南省是中国姓李最多的省份。陇西,今甘肃临洮,是李的重要出生地。
在中国历史上,有60多个姓李的皇帝,先后建立了大成、西凉、、吴、魏、唐、楚、后唐、南唐、大蜀、西夏、大顺等政权。关于李姓,历史上有五种说法。
1.它起源于韩姓和姚姓。
它起源于嬴姓和姚姓,是李政的后代,是黄帝后《颛顼》里莱文的后代,是姚姓的后代,还是道教创始人老子李洱封为官。
以及颛顼和的后代:李姓的祖先之一是伯夷,伯夷是颛顼帝的后代。
伯夷在时,因帮助禹治水、驯服鸟兽有功,被舜封为嬴氏。李姓来源于元和尧。李的祖先之一:元出现是因为给他的女婿改姓元,并娶了自己的女儿姚。姓尧,舜,黄帝子孙,人,后代以尧为氏。姚、担任大理(掌管监军)的职务,他的儿子伯夷由夺得。
三代世袭大理国职后,他们的后代,按照当时的习俗,以官为姓,称他们为李氏。
2.把李的名字改成李的。
李改李姓有两种说法:一种是商朝时,后裔征李姓,入朝做官时因得罪而被处死。他们的妻子祁、石带着儿子李贞逃跑时,因为吃李子充饥,所以还能活着,所以不敢自称李的名字。另一种说法是:据史书记载,周朝以前没有李。自从有了老子,他姓李,姓尔,是李真的后代,李也是李姓,因为他的祖先是李氏的官员,李氏和李氏的古音是相通的。很明显,李是从李二氏开始的。
3.其他来源来自改姓,给姓。
三国时期,蜀汉宰相诸葛亮给当地民族起了赵、张、杨、李等姓氏。
北魏的鲜卑人有个复姓,叫李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实行全面汉化政策,汉字改为单姓,李。
在回族姓氏中,有许多是皇帝赐姓,如李、达、阿、张、白、穆、山、郑、朱、金等。
回族是公元7世纪来到中国定居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少数民族。13世纪以后,中亚、波斯、阿拉伯等地的一些人移居中国,在与汉族、维吾尔族、蒙古族的相处过程中形成了回族,也称回族。
李氏回民占很大比例,有一部分直接来自古波斯或阿拉伯。比如五代以前蜀国诗人李珏,他的祖先是波斯人,他来到中国,定居在子洲(今四川三台)。
唐代还有阿布、艾迪、萨里、朱燮、董洛世等人因在建国中立功受封李。此外,据说李将军,一个大吃,和和,波斯人,都被皇帝赐姓。
4.李,少数民族。
(1)苗族:苗族居住在南方,一半以上在贵州,其余分布在湖南、云南、广西、四川、广东、湖北等省。他们生活在大大小小的社区里,大约有510万人。李在苗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,是黔西威宁苗族中最著名的一位。汉族姓“李”,苗族姓“蒙恩禄”,这是他们实行“父子联名制”的一种特殊方式。苗族里有的是民族融合的产物,有的与里的本义无关。例如,清咸丰、同治年间,领导的贵州苗族起义中,有一位名叫李宏基的将军,但他不姓李。李是其苗姓\"之\"的误写,苗语为水牯牛之意,宏基为\"弯角之意\",故\"李宏基\"据有关学者考证,是指清政府在进行户籍登记时,将男户主的苗姓换成了谐音的汉姓,从而形成了姓。一些黎族苗族就是这样形成的。
(2)壮族:壮族,由古代百越氏族发展而来,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,约有1340万人。其中90%以上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,少数居住在云南、广东等省。壮族中有大量的黎族人,出现过一些有影响的人物,如太平天国著名将领李、李金贵、,都是壮族人。
(3)瑶族:瑶族主要是由古代“长沙武陵人”的一部分发展而来。约有145万人,分布在广西、湖南、云南、广东、贵州四省的山区,其中广西瑶族占总数的70%以上。李是瑶族的主要姓氏之一,在瑶族原有的十二个姓氏中排名第五。瑶族根据血缘关系有几个“家”。每个房间都有它的名字,世代的称谓有“奔头”、“巴比”、“九姑”。瑶族具有反抗封建压迫的精神。清代有广东八步瑶族首领李英,湖南瑶族起义首领李元发。
(4)白族:白族自称“白子”、“白尼”,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,散居在贵州省碧江、元江、昆明、昭通、毕节等地。1982年,大约有113万人。唐代历史学家杜佑曾任岭南特使,熟悉南方少数民族情况。他写的《将军典》记载了白族的姓氏:“地有几十个部落……姓有几十个,以杨、李、赵、董为名人,各依山川,互无亲缘。”可见,李是白族中最受欢迎的名字,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再往前追溯,三国时期,蜀国诸葛亮把张姓封给了居住在云南的南蛮首领龙游,还封给了首领杨、李、赵。这也说明云南白族在1700多年前就有了李氏家族。三国以后,许多韩力人迁移到云南。久而久之,就和白族人融合了。如唐代贞观年间《西人》中的杨、李、赵等姓,都自称原是汉人。
(5) she(她):她指的是烧榛子种田,也就是播种前把地里的植被烧掉,用灰做肥料。畲族因其耕作方式(刀耕火种)而得名。他们自称“畲族”或“山民”,约有38万人,分布于福建、浙江、江西、广东、安徽等省60多个县(市)的部分山区,以福建、浙江两省为最大。他们说汉语,主要从事农业,长期与汉族关系密切。《福建霞浦县畲族族谱》记载“唐光启二年(公元886年),潘、兰、雷、钟、李共三百六十余口,闽王为村官,从海上来到福建”,表明唐末福建已有畲族李。元末福建农民起义领袖李智富被称为畲族。
(6)犹太人:犹太人在古代被称为“希伯来人”。他们生活在公元前13世纪的巴勒斯坦,使用希伯来语(属于闪米特语系的闪族)。公元前11世纪,他们建立了以色列王国,创立了犹太教。在公元一至二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,大部分被赶出居住地,其中散居欧洲的人遭到迫害和屠杀,或与当地民族结合。犹太人进入中国始于唐朝;更多的人在北宋中期来到中国。这批在北宋时期进入中国的犹太人,他们的祖先在公元前70年代离开犹太故土,迁移到印度孟买,在那里定居了1100多年。11世纪中后期,他们沿着海路向东推进,到达中国。同时,还有一些犹太人散居在洛阳、北京、南京、杭州、宁波、泉州等地,但数量最多的是居住在开封的犹太人。这个居住在开封的犹太移民群体,以李为首,共有李、安、艾、高、穆、赵、金、周、张、史、黄、聂、金、张、左、白等17个姓氏,其中二李、二金、二是“同姓不同族”。明崇祯十五年(公元1642年)九月,明军挖黄河大堤,以洪水淹没李自成叛军,使开封沦为泽国,开封犹太人逃亡各地。直到清康熙元年(公元1662年)重建开封,幸存的犹太人才带着汉族和回族回到开封,然后在寺庙旧址上重建清真寺。清初开封犹太人有李、艾、赵、张、高、金、石七姓,李仍居首位。目前,开封犹太人仍有四姓和李姓,他们已经完全接受了汉文化。
(7)蒙古族:源于陈蒙古八旗李雅拉家族,原居丹东岫岩七峰岭一带,后以谐音汉字“李”为氏,属正红旗蒙古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公元1687年)奉命驻守岫岩七峰岭一带,后代以后散居在岫岩汤池、凤城赛马等地。
(8)回族:回民李,主要来源于赐姓。据《中国伊斯兰名人名士略》记载,唐代“李,贲阿失命,为智利十五族之一”。因天下武功,以国姓为荣。“此外,还有一些李氏起源于盖氏。《舒敏方外志》记载,本名林,明代人,但其祖上“刚正不阿,故疑当朝,从容取其命于抚州”,后改名李。到了清朝,内务府归属于尼雅扎族,改为黎,是回鹘的另一个分支。